当前位置:首页>深圳社工

深圳社工董欢援疆11年让社工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2024-03-2111:34:59 | 2024-03-2114:05:26

▲2023年,董欢(左一)在喀什群众家里了解情况。 受访者供图

■ 深圳晚报记者 罗明

“天气微凉,白杨吐新叶,昼长夜短是我对喀什的最初印象,虽然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截然不同,但我很喜欢这个新的环境。”自大学时起,社会工作专业的董欢就有一个援疆梦。2013年,深圳招聘援疆社工,她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顺利被录用。25岁的她孤身前往喀什,与喀什结下如此深厚的情缘,在这里入党、安家、结婚生子、带领团队开创了喀什社工行业新局面,将服务延伸至帕米尔高原,深入到农村和社区的千家万户,为当地群众提供帮助。

目前,援疆11年的她已经是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站长。而在11年的援疆之路上,董欢自己不仅获得了专业成长,也收获了众多荣誉。2017年,她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2023年,深圳社会工作援疆项目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在深圳找到专业归属感

2011年,董欢初来深圳,找到了自己专业归属——成为一名一线社工,服务社区老年人。对这份工作,她非常用心,为了服务好社区老人,尽快跟老人建立好关系,她每天早早来到社区,与晨练的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晚上入户走访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根据老人的需求,在社区筹措资源,组建了十几个不同主题的老年人文化队,让社区老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归属感。针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她经常上门探访,为他们提供情绪支持,及时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重病老人,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这些有温度的服务,即使在董欢离开社区多年后,仍被老人记挂着,还经常打电话、发短信嘱咐小董要注意身体,多回社区看看他们。

与当地社工组成完美搭档

2013年,为了把自己专业价值最大化,体验不同的工作环境,董欢响应政府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一名深圳援疆社会工作者。她背上行囊,跨越了五千多公里来到新疆喀什,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服务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

刚到喀什的几个月,她倍感焦虑,不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是因为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使得她难以施展自己的能力。看见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她却无法与他们交流,不能了解他们的具体感受,这种前所未有的压抑让她很难受,心里想着等援疆期满一年就回深圳。

就在她垂头丧气的时候,事情迎来了转机,单位来了一位本土社工小吐(化名),他让董欢重新燃起了希望。她与小吐组成完美搭档,每次出去调研和服务的时候,小吐都会充当翻译,架起了董欢与服务对象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她第一时间了解到服务对象最真实的情况和感受。

董欢也带着小吐学习社工专业知识,通过小吐了解更多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多适合当地需求的项目,围绕脱贫增收,整合资源帮助一千多户群众发展牲畜养殖,帮助家庭增收;入户探访,帮助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走出心理阴影,重新融入生活;帮助农村妇女外出就业,改变生活观念……

在援疆的日子里,她克服万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看着他们充满希望的笑容,就觉得自己很幸福。就这样,工作越来越充实,董欢乐在其中。等到服务期满后,她毅然决定留下,与机构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将援疆工作进行到底

2015年,董欢带着团队来到了高寒缺氧、海拔3000米以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将社工服务送到了西部高原县城。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董欢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他们整合了众多的资金和物资,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提升自我照顾的能力。

在喀什的日子里,董欢遇到了援疆社工龙基军,由于志向相同,彼此产生了好感。2017年,他们结婚了,决定把家安在喀什,随着孩子的出生,也把父母接到了喀什。“因为我们俩的援疆经历,所以给孩子取名龙怀新,希望孩子长大了也能心怀新疆。”董欢说。

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董欢与丈夫竭尽全力,带领一群本地社工,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喀什地区的社会服务当中,走基层、听民意、解民情,撬动各方社会资源帮助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同胞脱离困境。“让别人快乐的同时,也让自己快乐,这种快乐让城市更温暖。”这是董欢一直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为什么一直坚持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原因。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用户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用户名已被注册,请更换

所填邮箱已被注册,请更换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邮箱尚未注册,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