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老人生活

世上再无“子喉王” 著名粤曲演唱家谭佩仪去世

2023-04-0409:13:30

姓名:谭佩仪

经历:谭佩仪是著名粤曲子喉演唱家,被誉为“子喉王”“正宗子喉”(子喉:粤曲中女声用假嗓来唱念)。她演唱的《姑苏晚咏》《蔡文姬归汉》《文成公主》《锦江诗侣》等曲目,已成粤曲经典之作,广为传唱。

青年时代的谭佩仪。

谭佩仪与倪惠英(左)、廖绮(右)。

谭佩仪 1926-2023

3月22日,广州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发布讣告: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原广东音乐曲艺团退休一级演员谭佩仪同志,于2023年3月22日上午7时30分在广州市去世,享年97岁。

谭佩仪是著名粤曲子喉演唱家,被誉为“子喉王”“正宗子喉”(子喉:粤曲中女声用假嗓来唱念)。她演唱的《姑苏晚咏》《蔡文姬归汉》《文成公主》《锦江诗侣》等曲目,已成粤曲经典之作,广为传唱。

从“阿甜”到“子喉王”  

1926年出生于广东高鹤县,谭佩仪在音乐的陪伴下成长。贫寒的家境没能为她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但每个周末,童年的谭佩仪都会驻足在同样热爱音乐的邻居门口,偷偷欣赏音乐局中传出的旋律。久而久之,邻居为谭佩仪对粤剧的痴迷所触动,便收下她做“入室弟子”。这个邻居便是粤乐名宿谭雨初。尽管谭雨初不是粤曲唱家,但他为谭佩仪买了大量珍贵的唱片。师从谭雨初期间,谭佩仪得以通过唱片接触到薛觉先、上海妹、徐柳仙等大量名家名曲——这为她打开了粤曲世界的大门。彼时的谭佩仪尚不懂得平喉、大喉、子喉的分别,第一次在人前表演时,她一人以三喉演唱了《关公会鲁肃》,从观众的掌声中,谭佩仪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因而更加热爱粤曲。

抗战爆发后,为谋生计,谭佩仪在广东、广西各城乡茶座登台演唱,并迅速受到认可。这时她不再一人唱三喉,而是选择了自己最喜欢、又最适合自己的子喉。一起表演的演员中,有尹自重、何大傻、吕文成、何浪萍等人,他们因为谭佩仪纤丽秀娟、甜美清润的唱腔,称她为“阿甜”。

20世纪50年代初,回到广州的谭佩仪与当时另一位“平喉”唱家李少芳等人发起组织了“广州音乐曲艺队”,将当时流散在广州周边的艺人召集起来,组成了团体,此后“广州音乐曲艺队”同民间乐团合并,成立广东音乐曲艺团。1954年,在一次演出中,谭佩仪应“粤剧伶王”薛觉先的提议,唱了一段《祝英台》,赢得了满堂喝彩。薛觉先更是到台口接她,并大赞谭佩仪“形象好、身材好、声音更是没得比,将来一定是‘子喉王’”。从此,谭佩仪“子喉王”的美誉便传了开来。

谭佩仪的入室弟子、广州市粤曲非遗传承人廖绮对南都记者说,“老师的声音清脆、甜美,唱腔流畅,功力深厚,直到90多岁,她老人家一开嗓,声音仍如同少女般清脆悦耳,光听她唱曲根本想象不到本人的年纪有那么大。其实唱子喉的难度很大,要用高八度的假音唱出,有的女演员到了五六十岁就没法唱了,甚至变成子母喉,所以她这么大年纪还能唱正宗子喉,大家都惊叹不已,‘子喉王’名不虚传。”  

深耕曲艺 精雕细琢  

因早年接触和学习了大量名家名作,谭佩仪对于粤曲演唱有着独到的理解,经她选定和雕琢过后的曲目往往一唱成名,并且经久不衰。她的曲艺作品常常被粤剧演员奉为教材和范本。

谭佩仪的成名曲《姑苏晚咏》是著名撰曲家陈冠卿的作品,陈冠卿对于自己的作品有很大的坚持,绝不允许演员改曲,然而谭佩仪以自己的演出经验和粤曲见解说服了他,将这首曲目改得更加精炼。改动后的《姑苏晚咏》一经演唱,便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相似的事例还有谭佩仪与陈笑风合作的《锦江诗侣》。谭佩仪充分考虑过曲艺和粤剧的范畴差异等问题后,将本要一起演唱的《晴雯补裘》换成《锦江诗侣》,这首曲目经谭佩仪和陈笑风联袂演绎后,一唱而红,经久不衰。

20年代70年代末,《蔡文姬归汉》这首曲子首次呈现在谭佩仪面前时,尚不完整,但谭佩仪凭着自己对唱词的喜爱和蔡文姬人物的情感,细致了解相关历史,并按照自己对于人物精神的理解处理了曲谱。谭佩仪将蔡文姬在母子离别时“哭相思”的一句改成清唱,如此演绎出的依依惜别情感更加真实而感人,令观众印象深刻。

关于谭佩仪钻研曲艺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趣事。据弟子廖绮透露,有一次,谭老师一边烧饭,一边拿着曲本研究唱腔,嘴里还哼着曲词,沉浸在思考中的她竟夹起一块准备放进煤炉的煤球放到了饭煲里,生生把一煲白米饭煮成黑米饭。  

授艺挚诚 桃李芬芳  

谭佩仪不仅曲艺精湛,名扬艺坛,更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曲艺传承事业,在她的精心培养下,粤剧界和粤曲界都涌现出一批优秀演员,其中包括倪慧英、曾慧、梁淑卿、关青、廖绮等人。

起初被委以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时,粤剧界正面临着青黄不接,谭佩仪在没有教材和教纲的情况下,她尽自己所能,毫无保留地把几十年来的曲艺经验教给学生。最可贵的是,她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嗓音情况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的专业发展方向。

“谭佩仪老师是我的开山师傅,她对我十分偏爱。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逢假日就会上她家开小灶。”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对南都记者深情地回忆道:“在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凭主演《红色娘子军》一举成名。罗品超老师看完戏后对谭老师说,我发现一位女孩子唱得很像你。可见谭老师当时对我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而弟子廖绮则记住了谭佩仪独特的教发声方法。“一般教粤曲的老师会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唱‘何车’来教我们吊嗓,但谭老师却喜欢用钢琴,这种教法让我们受益终身。“哪怕是唱平喉的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梁玉嵘也得到过谭佩仪的指点。她回忆,“我们经常到谭老师家里开局,就是叫几位乐队师傅来奏乐伴我们唱曲,谭老师在一边听着,不时指出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女性唱平喉,因为声带和嗓子与男性不同,通常要唱高一个调。比如C调的曲,要唱升C或D调,以便高音唱得流畅舒服,低音不至于‘翳喉’(憋嗓)。但老师一直鼓励我唱C调,还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

“开小灶”上完课后,谭佩仪还会下厨为学生们做饭。隔了50年,倪惠英仍记得当年谭家饭菜的香味。

不过,最让弟子们记忆犹新的是谭佩仪对她们的提携。梁玉嵘还记得,谭佩仪在自己的专场上,将当时还没毕业的曲艺班学员们带到正式舞台上演出。“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演出了一个节目叫《多情珠江月》,我是扬琴弹唱。”廖绮1999年第一次开个人专场,谭佩仪专门来捧场,不仅上台讲话鼓励学生,还送给学生一块“马到功成”的金牌。

对于走红甚至已成名家的弟子,谭佩仪依然是要求严格的先生。倪惠英后来登门拜访谭老师,谭老师依然会直率指出哪出戏哪些地方还可以处理得更完美,以身作则,让倪惠英明白“艺海无涯”的真正含义。“她94岁那年,我正在主持《粤剧大辞典》编撰项目,我还专门请她出山讲解粤剧演唱要注意的点,像当年教我那样,拍摄视频,形诸文字。我就是想要把她的宝贵经验留给后辈。”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含章

怀念

谭佩仪老师的艺术成就极高,是近百年大师级的名家,谭老师对艺术很有奉献精神,为曲坛留下众多经典曲目,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她的唱腔清亮柔美,韵味醇厚,绕樑三日,她的重大贡献是,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 

谭佩仪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产,她所演唱的很多经典曲目都是我们要学习和传承的,我们要把谭佩仪老师的唱腔传承下去。我们永远怀念她。

——著名粤曲平喉演唱家、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梁玉嵘

谭佩仪老师虽然不在了,但她一辈子为曲艺的发展和弘扬做了很多贡献,我们要把她的精神传承下去。

——著名粤曲子喉演唱家、广州市粤曲非遗传承人廖绮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用户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用户名已被注册,请更换

所填邮箱已被注册,请更换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邮箱尚未注册,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