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慈善捐助

深入推行河长制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2-01-2111:41:19 |

新洲河红树林生态公园段

深圳水库排洪河段

三洲塘水库

大沙河

茅洲河

龙岗河湿地公园

观澜河清湖湿地公园

坪山河

茅洲河光明段

葵涌生态公园

民间护河志愿者活跃在河湖一线,扮演巡查员、监督员、宣传员等角色,用脚步丈量河道,用情怀守护碧波。

编者按

自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深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赢得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显著,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这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离不开治水工作者的埋头苦干,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值此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本期河长制专题报道,对五年来全市河长制工作全面总结,敬请垂注。

鱼翔浅底,水清岸绿。冬日暖阳下,茅洲河、深圳湾、大沙河、福田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一批滨水空间游人如织,成为深圳市民和游客喜闻乐见的休闲好去处。

2016年党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形成党政主导、水务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河湖长制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显著,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2021年5月,深圳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河长领治、社会共治,全民治水格局全面形成

深圳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全市310条河流都有河长,水库、湖泊、山塘和小微水体也都有湖长,全市共有河长1023名,湖长837名。市委书记和市长带头领最重的任务、啃最硬的骨头,分别担任市总河长、副总河长和治理难度最大的茅洲河、深圳河市级河长;各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辖区最重要河流的河长。水务牵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城管、住建等部门分工协作,督查、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发力,实现治水工作从“部门单打独斗”向“党政齐抓共管”转变。

深圳坚持开门治水,社会各界参与,全市现有民间河长150名、志愿者河长702名、红领巾小河长1万名和“河小二”10万余名,共同参与爱河护河行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民治水新格局。

流域统筹、系统治理,全域河湖环境显著改善

2016年深圳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以水质稳定达标为导向,以雨污分流管网为核心,制定“治水十策”,推行“全流域统筹、全链条治理、全要素管控”治水模式,持续推进“十个全覆盖”。

深圳紧紧抓住治污基础设施补短板、源头治理、正本清源、雨污分流等重点难点,深入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9万吨/日,新建雨污分流管网6525公里,用4年时间补齐了40年的水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稳定消除黑臭,21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0.5%,大部分河流5年时间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Ⅳ类水体的跨越。

专项整治、长效管控,全市河湖顽疾基本消除

深圳加强河湖空间管控,全市310条河道全部划定管理范围线。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啃下“硬骨头”,拆除沿河违建134万平方米,拔掉龙岗河“龙舫”、西乡河“红楼”等一批20多年的涉河违建。将专项整治转向常态管理,推动“清四乱”“清漂”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严防新“四乱”问题发生。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排水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强化排水全周期、精细化管理,巩固雨污分流成效;施行《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厉打击涉水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利剑”系列环境执法行动,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涉水面源污染整治,促进河流水质逐年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7年以来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534宗,处罚金额9.24亿元,执法力度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列。

人水和谐、水城共融,幸福河湖图景愈加清晰

治水兴水为人民,治水成果人人享。

深圳坚持治水治产治城相结合,以碧道建设为抓手,在高密度建设的城市空间打造滨水“慢生活”系统,串联沿线水库、水质净化厂、人工湿地、泵站、水闸等水务设施,营造各种赏水、戏水的滨水体验空间,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福利”,成为广大市民喜游乐到的好去处,逐步实现还绿于水、还水于民,让老百姓亲水、乐水,分享治水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充分彰显与激发“城市因河而美,文明伴湖而生”的生态与人文价值。全市已建成碧道330公里,计划到2025年建成1000公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丽画卷在鹏城徐徐展开。

接下来,深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和“双改”示范效应等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谱写一幅水环境“长治久清”、水资源充足优质、水安全坚实稳固以及人水和谐城水融合的幸福图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方胜)

1、福田

推进全域水生态治理

美丽河湖绘出人水和谐新画卷

福田区围绕“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推进全域水生态治理,辖区水环境持续改善,美丽河湖先行示范,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典范城区初具雏形。

水污染治理再上新台阶,河流水质全面达标。稳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持续推进“十个全覆盖”,福田、滨河水质净化厂进污水量、污染物浓度实现“双提升”。层层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全面开展正本清源达标小区返潮修复,累计完成752个小区的修复改造。率先完成新洲河上游暗涵、福田河上游暗涵、凤塘河、皇岗河等流域“污水零直排”创建。

河长制工作取得新突破,碧水风华初步显现。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为依托,建成总面积16.7公顷的绿意生态圈;完成莲塘尾水库碧道、荔枝湖碧道、福田河碧道,全速推进新洲红树碧道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活力生机、休闲生活、文化生趣、人水共生的都市碧道;开展深圳河北岸碧道示范段概念方案设计,全面打造水城融合的碧道体系。

精细化管理涌现新成果,用情用力常惠民生。率先上线智慧水务系统,打造“设施可视化、监管科技化、决策智慧化、执法透明化”四位一体的智慧水务标杆示范。率先开展井盖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治问题井盖5359处。加速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进一步解决“黄水”、管网漏损率偏高等问题。

2、罗湖

构建最严“护水令”

全面巩固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

罗湖区通过完善河长制、加快智慧水务建设、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构建最严“护水令”,全力推动治水从巩固治污成效转向全面提质。今年前三季度罗湖区河流水质指数居全市第一,河流水质总体同比改善17.50%。

河长领治,创新水治理责任监督体系。纵向上,由6位区级河长、28位街道河长、34位社区河长组成河长体系;横向上,引入河道管理、管网运维等专业单位,通过流域包干、片区责任等方式,形成“条块结合”管理架构,实现辖区15条河流、306个排水口责任体系、监督体系全覆盖。持续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水环境治理氛围。

智慧赋能,创新水治理技术支撑体系。搭建“智慧水务”综合监管平台,在主要河道断面设置11座小型水质监测站,每隔2小时上传氨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实现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水质。设置自动报警功能,监测河道断面出现水质超标风险后,实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责任河长。将170个重点入河排水口、100个重点排水户纳入监测范围。

部门联动,创新水治理协同处置体系。构建“属地发现、管网溯源、责任单位整改”长效治水机制,将治理措施由河道延伸至两岸。以排水口污染事件为触发点,由河道管理单位快速查找出现问题的排水口,管网运维单位溯源定位问题小区,河长牵头水务、生态等部门协同处理污染问题,提升水污染治理质效。

3、盐田

探索创建河湖长效管理示范

推动水产城共融发展

盐田区自2004年起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2007年在全市率先消除黑臭。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深化形成“长效治水、优质用水、精细管水、生态兴水、全民护水”河湖管理新模式。多年来全区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一类以上,连续14年全市最优。

先行先试,深化河湖长制引领作用。坚持高位推动,先行启动河湖长制长效管理示范创建,率先出台盐田区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细则等制度文件,率先探索涉水事务权责清单。

多措并举,下好长效治水“一盘棋”。创建“条块结合、分步实施、边查边治、定期督办”面源污染长效治理机制,率先实现小区和排水管网专业化运维全覆盖。

节水优先,实现优质用水高效节水。率先完成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全链条升级改造及专业化运维,实现居民小区抄表到户和智能水表全覆盖,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绣花功夫,持续提升精细管水标准。创建“三有七化”管理模式,获评第一批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区。连续15年实现防洪安全零伤亡。

生态兴水,谱写人水和谐秀美画卷。累计建成28.9公里特色碧道,高标准重建19.5公里海滨栈道。全面实行海绵城市建设全周期分级管控督办。

共建共治,深化全社会爱水护水良好氛围。创新推行“橄榄绿河长”,形成河湖科普课堂等特色制度品牌,居民亲水、近水、乐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4、南山

深入推行河长制

助力河湾重现碧波荡漾

南山区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提前完成辖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后海河在全市159条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深圳湾重现碧波荡漾;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被授予全省首个“节水型社会示范区”,顺利通过水利部复核获评“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河长领治。成为全市首个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建筑清理处置”验收移交的区。创造性提出实施西丽水库(东片区、西升区)水质保障工程建设,实现饮用水源与污染风险区“物理隔离”。

坚持部门协同,强化条块联治。抓源头,坚持雨污分流技术路线,全面推进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建立各级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严监管,统筹水务、环保、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小散乱污”综合整治,推行“大排查、大整治、大监管”三大措施。治末端,实行“一河一策”,实施了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

坚持先行先试,强化产城同治。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发达中心城区“两山”转化路径,建成大沙河生态长廊等滨水碧道系统。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公众参与,强化全民共治。搭建政府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示范平台,组织16家知名企业成立“守护后海河”政企共治联盟;深圳湾社区建立“社区河长+居民河长+河道警长”的三级护河机制。

5、宝安

攻坚茅洲河污染治理

蝶变大湾区东岸绿脉

茅洲河是深圳市第一大河,也是广东水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在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重视推动下,宝安区深入贯彻河长制要求,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思路,以EPC治水模式强力推进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2019年茅洲河流域19条支流稳定消除黑臭;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在 2019年10月 25 日首次达到地表水Ⅴ类水,2020年达到地表 Ⅳ 类,2021年除COD、高锰酸盐2项为地表水IV类标准外,其余19项均达地表水Ⅲ类标准,达到1992年以来最好水平。

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全程雨污分流。在全国率先推行“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工程实施方式,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制定综合治理方案,有效打破“九龙治水”痼疾。明确“五全治理目标”,用6年时间改造排水小区1864个,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725公里,基本实现全境范围内严格意义雨污分流。

治河与治城两手抓两手硬,茅洲河流域呈现出鱼翔浅底、鸥鹭齐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以绿色生态为理念,生态补水规模达90万吨/日,逐步恢复河流生机;以水为魂、以碧道为纽带,联结、重构水岸一体的河流生态体系。生态复兴促进流域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沿线整体可释放土地价值超过千亿元,成为深圳西部发展的重要廊道和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6、龙岗

坚持六水共治建设幸福河湖

龙岗区对标“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相统一的幸福河湖目标,深化创新河湖长制,全力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河长领治开创全民治水“大格局”。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党建引领治水先行,包河攻坚下沉一线,组建“1+5+15+N”包河攻坚队,下沉一线倒逼落实。强化协同联合治水,建立与惠州、东莞健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形成以民间河长、“河小二”为主体的民间志愿组织。

以系统思维破困局,综合施策深入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流域治理,将三大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统一打包。全覆盖生态补水,分级分类推进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全面整治小微水体,780条小微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全流域一体化运营,厂、网、河、库等涉水要素一体化、流域化、系统化、智慧化运行。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清四乱”工作,大力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

以发展思维开新局,水城共治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编制幸福河湖工作方案,全面铺开碧道建设,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打造幸福河湖样板,以母亲河龙岗河干流碧道为牵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打造水城融合、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典范。

7、龙华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高密度

开发城区生态水务发展先锋

河长制实施以来,龙华区举全区之力向水污染问题宣战,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跨越,消除所有黑臭水体,实现全域水体稳定达标,观澜河国考企坪断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绘就了一幅一水穿城、绿满中轴、水城相融、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创设河长“红色叶脉”党建平台,凝聚齐抓共管强大合力。集结2000余名党员组成先锋队,着力打造17个“红色驿站”和9个“红色工地”,做深做实河长“红色叶脉”。

推动全民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格局。聘任百名民间河长、七万余名河小青护河志愿者等组成护河先锋队,成立深圳市首家“企业河长”,组建企业巡河志愿服务队,丰富河长制内涵。

重构城水空间,全方位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立足鹭湖中心城规划功能定位,打造横坑水库碧道,启动龙华河、油松河支流碧道建设,为超大型城市高密度建成区“水产城”共治率先探路。

多措并举,打造县域节水型社会样本。坚持将万元GDP用水量作为产业导向目录的核心指标之一,大力完善供水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主要领域节水增效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2021年9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县域节水型创建名录。

深化改革,探索小型水库管理新路。构建小型水库“六有六化”管护新模式,打造彰显生态品质和文化活力的城市公园型水库。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8、坪山

创新“3+2+1”河湖长模式

以水环境蝶变描绘“未来之城”

近年来,坪山区创新治水体制机制和治理模式,不仅交出了国考省考市考均“百分通关”的满意答卷,更收获了“水清、岸绿、景美、人谐”的群众“好口碑”,将坪山美丽河湖镌刻成了打造“创新坪山、未来之城”的最美底色。

在治水体制上,坚持党政民 联动,聚焦聚力。创新建立3级党政河长统筹河湖治理,2级处、科级河长包河包干拉单解决问题,1支民间河长队伍 共护坪山河湖的“3+2+1”河湖长工作机制和高位统筹、高效联动、高台赛马、高频督办、高压执法的“五高”治水机制。民间河长唐治红因贡献突出获评“全国民间河湖卫士”“广东十大最美民间河长”等荣誉称号。

在治水模式上,大胆尝试突破原有治水技术困局,根据河流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创新制定“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的“16字治水诀”,坪山河流域治理创新做法被评为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在管理机制上,持续推进流域一体化管理改革,在全市率先建成市政和小区两类五级一体化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创新建立河库管网管理“负面清单制度”;率先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环境长+民间河长的“五长联动”河湖治理新机制。坪山区11条国考水体、99条市考小微水体保持稳定达标;坪山河一级支流优良率在全市五大干流保持前列。

9

光明

以河长制统领

推动水务高质量高颜值发展

光明区坚持以河长制为统领,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项复杂水环境问题。在2019、2020年度全市河长制考核中,光明区综合考评全市排名前列,均达到“优秀”等次。2021年,光明区水务局获评“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

以河长制为统领,推动实现河流水质根本性好转。光明区委区政府将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最重要的抓手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三级河长累计巡河达1.4万余次,推动解决问题6500余个。今年以来,茅洲河干流及14条一级支流断面地表水V类达标率100%,16个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断面全部达地表水Ⅳ类及以上。

以基层河长履职为突破,推动形成基层治水管水新模式。全面推行以社区为单元的水环境管理责任体系,构建以水务部门为主责的行政监管、以水务网格为主体的管养服务、以工程效果为导向的工程建设“三个责任体系”。在全市创新构建“全科水务网格”,建立“社区吹哨、网格报到”的工作机制,形成以“基层河长为牵引,社区书记为主导,水务网格为配套”的基层治水新模式。

发挥河湖长制度优势,推动打造特色碧道和海绵样板。坚持以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治污与治涝,坚持以碧道建设推动水、产、城融合,目前已累计建成39.6公里碧道,海绵城市面积达34.15平方公里,全区内涝隐患基本消除,国家海绵城市三年试点验收总成绩全国第一名,形成了“十大坚持”的海绵城市建设“光明模式”。

10

大鹏

做好“四则运算”

提升人民河湖幸福指数

大鹏新区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62条河流年均水质连续两年达到IV类以上,90%达到Ⅲ类以上。

以“令”之名,做实高位推动的“加法”。充分利用新区水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和河长制办公室指挥部平台,坚持“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四化原则。区级河湖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强有力地推进新区河道治理工作。

以“统”为要,做深河湖整治的“减法”。统筹打好河道拆迁攻坚战,顺利完成13.5万平方米房屋征拆并移交,完成率100%。积极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摸查并清理完成涉及“五清”“清四乱”问题76宗,“清漂”专项行动清理水面漂浮物2356.69吨。

以“考”促实,做好责任落实的“除法”。扩大落实责任的分母,建立大鹏新区考核问责机制,督促河湖长积极履职,形成每周一检、每月一巡、半年总结、年终述职工作机制。缩小责任落地生根的分子,对办事处级河长办开展日常考评、督查和年度考核,量化赋分;对河长制成员单位开展述职考核工作机制,让河长制真正“名”“实”相符。

以“人”为本,做活人水共生的“乘法”。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健康小微水体,对263处各类小微水体全面普查登记造册,打造成社区微公园,并对88条较大规模的小微水体实施社会化管养。高水平推进人水和谐碧道建设,启用全市第一个智慧河道监控系统,实现水质与安全的有效监测。

民间河长

美丽河湖的无名守护者

自2017年深圳首支民间河长队伍成立以来,历经几年的发展,民间护河力量不断壮大。现有民间河长150名、志愿者河长702名、红领巾小河长1万名、“河小二”10万余名。他们活跃在河湖一线,扮演巡查员、监督员、宣传员等角色,用脚步丈量河道,用情怀守护碧波,共同描绘“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河湖美景。

为进一步支持和壮大民间河长队伍,规范民间河长管理,我市出台了《深圳市民间河长管理办法》,明确民间河长权利与义务,规范民间河长招募、管理、监督等机制。同时,为激发民间河长爱河护河热情,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每年开展“河你在一起”最美民间河长评选,选出10位“最美民间河长”。接下来,市、区河长办将组织民间河长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民间河长履职能力,共同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而努力。

深圳市市级河长名单公告

为加强我市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我市市级河长名单向社会公告。

一、市总河长、副总河长

市总河长 王伟中 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副省长、代省长,市委书记

副总河长 覃伟中 市委副书记、市长

二、市级河长

茅洲河 王伟中 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副省长、代省长,市委书记

深圳河 覃伟中 市委副书记、市长

观澜河 艾学峰 市委副书记

坪山河 黄敏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大沙河 张华 副市长

龙岗河 余钢 副市长

丁山河 郑红波 副市长

布吉河 陈清 副市长

联系电话:0755-83070999

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月21日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用户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用户名已被注册,请更换

所填邮箱已被注册,请更换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邮箱尚未注册,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