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身边的“民生微实事”

桂香社区民生微实事关注流动儿童 菜农的孩子们收到心爱的学习用品

2022-05-2009:21:52 |

4月27日,社工与社区志愿者给菜农子女家庭搬运书桌、台灯等物资。(桂香社区供图)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菜农子女是我们社区长期跟踪服务的群体,前不久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菜场的部分孩子缺书桌,我们就想到开展‘一米空间’送折叠书桌、台灯、收纳箱,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的活动。”近日下午,记者走访龙华区观澜街道桂香社区的庙溪菜场时,社工林嘉敏说。临近下午5点,天下着小雨,菜场大院内几辆货车停在空地上,几位工人正忙着装菜,院墙外的菜地里,菜农们也在忙着农活。

能折叠的一米书桌一个小小的阅读空间

庙溪菜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的国营菜场,面积约200亩,目前由84户外来菜农承包耕种,其中有30多名孩子和父母一起在这里生活、上学。由于是非深户,加之深圳的学位紧张,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选择在邻近的东莞塘厦读民办小学,每天早晚乘坐校车往返深莞两地。

“这个点,大部分菜农也都在菜地忙。”在菜场负责人韦翠平的带领下,记者走过两排整齐划一的平房,找到一户只有老奶奶在家的菜农家。平房是个大通间,前半部分是客厅,后半部分用帘子隔着当卧室用,书桌折叠放在布帘旁。大约20多平方米的房间被家具塞得满满当当,客厅里站三四个人都显得拥挤。“读小学的孙子要到6点多回家,家里地方小,孙子要用时才打开。”老奶奶指着折起的书桌说。

林嘉敏说正是因为走访时看到菜农的居住空间小,才购置的折叠书桌,“很多家庭孩子吃饭、学习都在一张桌子上,有的饭桌很矮也有油污,孩子写作业得弯腰低头,也没有专门的台灯,对小孩的颈椎和视力都有影响。”4月27日,林嘉敏、赵璐和其他多位社工、义工一起,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搬运,将折叠书桌、台灯等物资送至20多户菜农家,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我家一个孩子读四年级,一个二年级,有了书桌后,他们俩就可一起写作业。”杨阿姨说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定力也不太好,很难坐下来看书,一般都是去外面院子里玩。她在感谢社区改善孩子阅读学习条件的同时,希望多一些丰富孩子课余生活的活动。

服务流动儿童有困难希望链接更多资源帮到他们

“虽然长期有跟踪服务,但感觉开展活动的难度有点大。”赵璐说,“去年中秋节时,我们在菜场大院里举办过亲子游园会,设置了做月饼、做手工灯笼的摊位,虽然有很多孩子参与,但大部分菜农因为太忙,没时间参加。”

对于流动儿童群体学习软硬件方面的困难,桂香社区长期以来都很关注。该社区是2017年5月从原来的桂花社区新分设的,辖区工业园区较多,非深户籍人口占到了95%,流动儿童群体庞大。而庙溪菜场的菜农因收入较低、居住空间狭小、平时农事繁忙,他们的子女面临的问题更突出——没人辅导功课、没场地课后学习、成绩整体落后。

2019年,社区通过走访、摸排,了解到菜农家庭子女的困难后,从2020年9月起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公益晚辅活动,聘请专业教师,联系爱心企业提供场地,免费为25位学龄儿童辅导功课。除此之外,社区还对菜农住房的外墙、路面进行过环境提升,增设了健身器材和晾衣架等配套设施。

“这次的‘一米空间’活动也是社区民生微实事的项目之一,今年社区以流动儿童为主题,希望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服务。”林嘉敏说接下来社区还会跟踪收集菜农孩子每日的阅读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只是阅读,我们还想征集菜农家庭的需求,陆续链接一些项目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

采访随记

庙溪菜场的那些人和事

“为什么我听你们谈起菜场,有时叫庙溪,有时又称桂花?”“桂花的名字更老,因为以前这里是桂花社区,而菜场又属庙溪村管辖范围。”采访中,记者问起菜场名字时,社工林嘉敏解释。而且时至今日,菜场大门上的标牌仍是“桂花菜场”。

说起庙溪菜场的历史,负责人韦传计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这里的菜地是国有的,种出来的蔬菜也主要是供深圳。”老韦是上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被果蔬公司招工到庙溪来当菜农的,“当时招来的有湛江、广州、汕头等地的菜农”,90年代后期因为公司效益不好,就把菜地承包给了菜农。

“菜农流动性大,有的做不下去就转租了,如今跟我一起来的只剩下20多户。”老韦说以前都是由公司统一来收菜,现在农户都是跟菜贩签订单。问起菜农的收入怎样,他说收入要看天气,还要看菜价,“好的年景一年两公婆收入七八万元。”

问起菜农家庭的困难,老韦和他的女儿韦翠平异口同声地说:“孩子就近入学难”。因为大部分菜农是非深户,而且都没有社保,加之深圳的学位紧张,所以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去东莞的民办学校。

林嘉敏觉得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有缺陷,“他们的父母早上五点多就出门干活,晚上要忙到近十点钟回来,很多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带。”有一件事让小林印象深刻,他和社工伙伴入户走访时,遇到一位老奶奶说她特别想回老家。老太太边说边流泪,因为要留在庙溪照顾孙子,她与老伴整整分隔了两年。

虽然菜农的孩子们普遍缺少父母的亲子陪伴,但他们也有城市高楼里的孩子们羡慕的同伴关系和独立生活能力。“我们菜场的孩子都很活泼调皮,放学后都在院子里一起玩,生活自理能力也强,周末会帮爸妈干农活,五六年级的孩子早已会做饭。”

社区人物

有爱心又细心的社工林嘉敏

在跟随社工林嘉敏、赵璐入户走访前,我听林嘉敏说起,有一户菜农的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小男孩满9岁了,但没有普通学校接收,他家父母一直在联系特殊学校。”林嘉敏说自己也是最近才了解到,计划着寻找就近的特殊学校推荐给他家。

下午走访完两户有学龄儿童的菜农家,刚好碰上那位没上学的小男孩和他妈妈。我们进屋时,小男孩在靠门边的小床上独自玩着,他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着手机。

“我家孩子这个月要去读书了。”男孩妈妈说。“怎么联系上的?”同行的韦翠平问。“朋友推荐的,不过要面试通过后才可以入学,是一个特殊教育机构。他们建议我们家小孩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听到都很高兴。林嘉敏问了教育机构的名字,还用手机搜索察看了机构的基本情况,并跟男孩妈妈说,后期社区也会跟踪关注他家孩子,有需要帮助可及时跟他反馈。

“针对困难流动儿童这块,我们会特别关注庙溪菜场。因为这里离我们社区的服务阵地爱心花园比较远,那边的场地、设施都很完备,有图书室、活动室,还有四点半课堂。庙溪这边的条件就相对有限。”林嘉敏说。

我认识林嘉敏有两年,但因为疫情,我们一直线上联系、采访,印象中他是个非常认真细心的人。此次线下走访,让我更加深并确认了这一印象。在零星的闲聊中,我得知他做社工已七年,因为工作扎实,连续三年参与帮扶深圳和湖南困境儿童的服务工作,还被评选为2021年度深圳市“十佳社工”。

因为6日晚6点他和赵璐还要去社区核酸检测点值守,下午的走访到5点半就不得不结束了。不过,我们约好等到下次庙溪菜场有活动时再见。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用户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用户名已被注册,请更换

所填邮箱已被注册,请更换

忘记密码 已有账号,去登录

所填邮箱尚未注册,立即注册